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机械学院与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合作,成功开发了一款采用连续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国产无人机。无人机的成功试飞凸显了这项技术在快速发展的无人机制造领域的潜力。
3D 打印无人机技术的进步
这款被称为“同飞 n°1”的无人机采用鸭翼式后掠翼设计,翼展为 2.1 米,起飞重量仅为 1,400 克。这项发展展示了连续纤维复合 3D 打印技术在制造轻型和空气动力学效率高的无人机方面的应用潜力。该技术的使用允许复杂拓扑结构的快速原型制作,这对于生产具有复杂设计的轻型无人机至关重要。
这一成就是同济大学不断探索轻型复合材料无人机快速制造技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学校科研团队由李岩教授领衔,由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大幅面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资助。“同飞 1 号”的成功试飞验证了该项目在飞机工业中应用创新技术的进展。
同济大学的无人机团队。(图片来源:同济大学)
试飞和技术潜力
在试飞过程中,“同飞 1 号”在机动性、耐用性、反应速度、飞行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表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现。这些结果强调了连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3D 打印技术在无人机制造中的优势。该技术能够快速生产复杂、轻质的结构,使其成为未来无人机设计和生产的有前途的工具。
同济大学开发的“同飞 1 号”代表了将连续碳纤维复合材料 3D 打印技术应用于无人机制造的重要一步。成功的试飞凸显了该技术快速生产具有复杂设计的轻型、高性能无人机的能力。随着研究的进展,这项技术将在未来的无人机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设计创新和制造效率开辟新的机会。
评论 (0)